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邮箱登录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新华社:中国筑牢水安全水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  作者:新华社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佳

    新华社天津3月24日电题:中国筑牢水安全水生态屏障

  新华社记者王明浩、白佳丽、杨迪

  骏马飞奔,蹄声清脆,三五个藏族青年在湖边草原上追逐,蓝色湖面倒映出各色藏袍。

  这里是被誉为“天神后花园”的年保玉则山,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索乎日麻乡。长江、黄河源头水系蜿蜒东去。

  在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数条大江大河昼夜不息、奔腾流淌,千百年来滋润着环境、滋养着文明。

  在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的第29届“世界水日”,中国水利部发布数据:全国用水效率近年来明显提升,2019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60.8立方米和38.4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下降24%和28%。

  数据还显示,2018年较2002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增长了数倍,但用水总量只增加了9%。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1/4,也是缺水国家之一。但近年来,依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中国不断筑牢水安全水生态屏障。

 当枝丫微绿,桃花初放,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的西四道湿地,春风拂过河流、湖泊、绿地、芦苇,飞鸟与鱼儿早早嗅到了暖意。

  “这座生机盎然的湿地公园,完全是‘人造的’。”天津港保税区城市环境管理局水务科科长孙堂旭说。

  除了供市民休憩,这个总占地面积约5.7万平方米的净化湿地工程,隐藏着泵阀设备和水处理设施。它最核心的“职责”,是对再生水的利用和处理。

  “湿地的水一方面来自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放到我们的环河;另一方面是地表雨水。”孙堂旭说,这些“旧水”经过湿地的循环和过滤,得到进一步净化,成为生态补水,用于景观绿化。

  “倒逼出来的。”孙堂旭说。作为南水北调受水城市,天津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高效用水一直是城市“课题”。近年来,天津实现每年约10亿吨污水“由废转清”,截至去年底,再生水利用率达四成以上。

 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这个旨在破解广袤国土上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问题的巨型工程,中国酝酿了近半个世纪,并在2002年启动建设。2014年以来,其东、中线一期工程陆续建成通水,已累计调水超过408亿立方米,超过1.3亿人直接受益,缓解了40多个大中城市的260多个县区的缺水问题。

  但中国仍将“节水优先”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节水行动已上升至国家层面,并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

  走进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就能发现这座“抠门”钢铁厂的“秘密”:生活污水和收集的雨水就占到钢铁厂用水的3/4左右;自身生产产生的污水再循环利用,就成了剩下的那1/4。

  “水只进不出,像个貔貅。”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中心主任潘玉桐说。

  根据水利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国水资源利用率近年来持续提高,用水效率总体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节水潜力还有较大空间,经测算分析,2025年全国总节水潜力为298亿立方米。

  同时,以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为抓手,中国更加重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了对江河湖泊治理力度,神州大地上越来越多绿水青山。

  33岁的白玛成林自小在久治县索乎日麻乡逐水草放牧。“但后来搞旅游,我们当向导。加上过度放牧,河流不再清澈。”

  有水草才有希望。近年来,爱水、护水的意识开始在这里凝聚。白玛成林从“卖”水草美景,到“护”山水安好,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

  牧民变身三江源生态保护变迁的参与者、实践者与亲历者,个人意识的变化背后,是国家对“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重视。

  为涵养水源、修复环境,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已禁止旅游。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达6%以上。长江、黄河、澜沧江出青海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在三江源地区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十多年前,为了保护日益脆弱的三江源生态,镇上6个村128户牧民翻越昆仑山,搬迁到格尔木市郊,新建了藏族村“长江源村”。这里,一座座藏式风格的民居整齐排列,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我们的日子过得安心自在,老家的草场已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最早响应生态移民政策的村民更尕南杰说。

  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母亲河”得以休养生息。

  “禁了好啊,我们还是要多为下一代考虑。”49岁的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居民马兴林感叹道。

  自小就生活在金沙江边,15岁起就开始靠打鱼为生的马兴林,在2019年退捕上岸后开起了餐馆。他深信,在不久的将来鱼跃长江的景象就将再现。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