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流,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然而黄河之水却是一把双刃剑,自古以来就有“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治黄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黄河距离成为人民幸福之河的美好追求还有一定差距,治黄事业任重而道远。
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从国家战略高度进行了详细论述,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这给新时期治黄乃至治水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期治黄“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从全局的战略高度诠释了治黄和治水遵循什么样的理念、坚持什么样的方式、做好什么样的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黄和治水事业的总概括、总要求。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发展总基调正是对这一总要求的具体落实,人民对水利事业的美好向往,就是水利人的奋斗目标,强化行业监管,尊重自然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通盘考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是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的,需要统筹推进,水利是人民的水利,要将黄河打造成人民的幸福河,让水利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泉。
治水是一个专业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事,水利人需要将人民对水利事业的美好向往,转化为推进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投身水利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多方施策共同谋划,为将水利打造成人民的幸福泉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