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二期微波通信工程介绍
一期、二期微波通信工程介绍
当时邮电通信非常落后,板桥、石漫滩水库的通信仅靠空架线传输的磁石电话,在暴雨和洪水中损坏而使通信中断。在防汛最紧张的时候,电讯中断,不能掌握上下游汛情,不能及时向下游发出警报,也无法及时安全转移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一惨痛教训凸现了防汛通信的重要,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水利防汛通信从此开始了建设历程,首先进行的就是淮河防汛通信网的建设。 1982年7月,中国政府与意大利政府签署了《1983-1985年经济、技术、财政合作计划》,计划由意大利政府提供赠款,兴建淮河洪水预报及调度项目,以改善淮河沿线的防汛通信及数据传输条件,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速度。
中方技术人员在意大利学习 意大利技术人员指导淮委技术人员安装通信设备 1984年9、10月间,蚌埠至淮滨数字微波通信线路(一期微波)开工建设,1985年竣工投入运行。蚌埠至淮滨数字微波通信线路全长196千米,话路容量为120路,频率2GHz,设备由意大利提供,共设蚌埠、常坟、凤台、颍上、黄岗、淮滨6微波站。 蚌埠中心站室内通信设备 无人值守后备电源 黄岗微波站室内通信设备 意大利技术人员安装天线
1986年,淮滨至信阳、蚌埠至徐州数字微波通信线路(二期微波)开始兴建,1988年正式投入运行。淮滨至信阳微波通信线路全长153千米,设五里墩、石子岗、罗山、息县、夏庄、淮滨6站,话路容量为120路,频率2GHz,在五里墩与电力京汉微波接口,直接沟通水利部。蚌埠至徐州线路全长207千米,设蚌埠、固镇、宿县、栏杆、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徐州电业局、淮北电厂7站,话路容量480路,频率2GHz。微波设备均由意大利提供。二期微波工程同时建成了颍上至阜阳、夏庄至潢川、五里墩至信阳水利局、五里墩至信阳电业局4条特高频支线,设备仍然由意大利引进。其传输长度为90千米,传输容量分别为30路和60路,频率分别为900MHz和1.5MHz,并开通了淮滨至王家坝、颍上至城西湖、凤台至正阳关等12条点对点的超短波通信支线。
蚌埠至信阳(简称西线微波)、蚌埠至徐州(简称北线微波)数字微波通信线路的相继建成,标志着淮河乃至全国防汛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
浏览总量: | 访客数总量: | 今日浏览总量: | 今日访客数: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政编码:233001 传真:0552-3093140
©2018 版权所有:淮河水利委员会通信总站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