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邮箱登录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人民日报: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七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二十一万平方公里
发布时间:  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子悦

因地制宜、分区施策

七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二十一万平方公里


  近日,水利部公布了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73.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含港澳台)的28.6%。与2011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1.23万平方公里,减幅为7.2%。

  从分布来看,水力侵蚀在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分布,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3.7%;中部地区次之,占全国11%;东部地区最轻,占5.3%。


  保护优先、防治结合见成效

  “从2011年起,7年时间,水土流失面积持续减少。”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介绍,不仅是数量减少,强度也在减弱,“从监测数据看,当前水土流失以中轻度侵蚀为主,占比78.7%。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68.2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1.5%”。

  治理成效来自于久久为功、因地制宜。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顽疾”。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各不相同,水土流失的“病症”各异,因此需要分区施策、对症下药。

  比如,治理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强监管是“硬招”。这一区域基础资源开发强度大。水利部依法严格对生产建设活动进行监管,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

  根据2018年动态监测的结果,长江经济带水土流失的面积和强度呈下降趋势,区域生态向好发展。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0.10万平方公里,占区域国土总面积的19.46%;水土流失以轻度侵蚀为主,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降低21.97%。

  黄土高原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在黄河流域实施了一大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任林祚顶介绍。

  2018年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1.37万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37.19%,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强度下降,充分依靠大自然进行自我修复,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分区施策推进。这充分证明了长期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基本方略是正确的,要在今后治理中长期坚持。”蒲朝勇说。


  针对区域特点精准施策

  当前,我国仍有超过国土面积1/4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工作推进至此,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

  “比如长江经济带有‘三大’——山区面积大、人口密度大、资源开发强度大,这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总量大,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总量的15%,水土保持任务仍然艰巨。”蒲朝勇说。

  此外,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强度大,水土资源保护压力大;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石漠化等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贫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亟待加快推进。

  非常之难,要用非常之功,持续精准发力。水土流失“流”走的是水和土,但不能只看到水和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维,以小流域为单位,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综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等。”蒲朝勇说。

  比如,在东北黑土区,“插根筷子就发芽”的黑土在变薄,相应地,采取轮休轮耕、坡耕地整治、侵蚀沟治理、改垄等措施综合治理。而在北方土石山区,则要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减少面源污染,保护好水资源。


  水土保持与脱贫攻坚挂钩

  水土流失区分布在广大山区和农村地区,往往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叠。据统计,7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上作用很大。

  把脱贫攻坚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就是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区域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比如改造坡耕地,建设经济林、农业生产道路、小型水利工程等,为发展高效农业奠定基础,为老百姓增产、增收创造条件。

  据介绍,全国将近1/6的耕地是坡耕地。这些坡耕地的大量存在,不仅会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也会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带来制约。“我们要把坡耕地的治理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兴旺打好基础。”蒲朝勇说。

  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推进水土保持,一方面是把植被建设好、恢复好;另一方面,要整治农村水系、沟渠、垃圾、污水。据介绍,水利部接下来将重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把水土流失治理和流域水系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起来,提供更多更加优质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