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淮河时强调,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
殷殷嘱托,凝聚磅礴力量。
这是统筹谋划的5年。从认真总结治淮经验、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到淮河流域防洪规划(2025—2035年)修编取得重要进展,从谋划实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到加快编制“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蓝图绘就、奋进当时。
这是既往拓新的5年。从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标志性、战略性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到论证多年的淮河干流峡涡段、浮山以下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突破进展;从全面完成重要跨省河湖初始水权分配,到历经4年编制的淮河水资源调度方案获批,攻坚克难、功不唐捐。
这是民生为本的5年。从2024年7月成功防御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累计降雨量最大造成的流域汛情,到2025年7月成功应对1954年以来历史同期降雨量最少的流域旱情;从提升5000多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到推动皖北百姓实现从“饮水难”到“饮水甜”的跨越,笃行不怠、奋楫前行。
5年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在水利部党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传承弘扬水文化,努力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淮河贡献。
牢记嘱托 推进水治理
八月的淮河大地,烈日炎炎。在蒙洼蓄洪区,只见水平如镜,王家坝闸巍然屹立,绿油油的庄稼长势正盛,一派民安物阜的景象。
2020年7月,“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历史上第16次开闸泄洪。1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第一站就来到淮河王家坝闸,详细了解淮河治理历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淮委牢记嘱托,系统总结淮河治理经验,聚焦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流域水安全目标任务,科学编制淮河治理方案,认真谋划水安全保障规划。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水网建设规划、重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数字孪生淮河总体规划等一系列专业专项规划相继出台。“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以贯之抓落实。”淮委规划计划处处长倪大银说。
“谋”的思路清晰,“进”的步伐坚定——
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开工36项工程,淮河干流峡涡段、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开工在即,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洪汝河治理等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等17项工程竣工验收,出山店水库等一批精品工程获鲁班奖等奖项……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
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引江济淮二期、昭平台水库扩容等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东线部分)、东线二期工程可研持续深化,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稳步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深入实施。
“稳”的态势持续,“新”的动能积聚——
淮河干流王临段、蚌浮段等行洪区调整建设工程基本建成,区内20余万不安全人口得到有效安置,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流域21处国家蓄滞洪区全部建档立卡,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统筹推进……蓄滞洪区建设管理持续走向规范。
淮河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系统投入实战化应用,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加快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智慧河湖、水利综合监管等“2﹢N”数字孪生业务智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从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到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重大项目,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到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现代化水平……淮河保护治理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旱涝同御 防治水灾害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和谐稳定,是水利部门的天职。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淮委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在一次次防汛抗旱实战中书写守护河湖安澜的使命担当。
多目标统筹调度抗旱水源——
今年8月4日11时,历时13天的黄淮跨流域应急分水、补水工作圆满完成,利用东平湖南排工程和梁济运河向南四湖上级湖补水8000万立方米,首次实现黄淮两大流域的防洪抗旱“双赢”。
7月,淮河流域有效降雨仅8天,降雨量较多年偏少七成,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淮河干流、洪泽湖、南四湖水位持续降低。
一边,淮河干流、沂沭泗河水系旱情持续发展,另一边,受台风“竹节草”影响,局地可能发生汛情,淮委如何应对防汛关键期的严峻复杂形势?
科学调度流域水工程。7月以来,淮委利用南四湖上级湖先后向湖西丰沛地区引水保灌2500余万立方米、向下级湖补水4000万立方米,调度大型水库累计下泄水量16.14亿立方米。
用足用好外调水。淮委第一时间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省水利厅联系沟通,协调利用东平湖雨洪资源向南四湖补水;同时利用引江济淮工程双线引水、全线贯通调水入淮4.4亿立方米,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满负荷抽江水18.7亿立方米。
“我们坚持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持续强化防汛抗旱‘四预’措施,调度控制性水工程统筹蓄水保水和洪水防御,密切关注流域17条(个)重点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情况,会同流域4省加强取用水管控,科学实施应急调水,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抗旱效益。”淮委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何琦介绍。
以防御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水旱灾害的不确定性——
2024年7月,短短7天时间,沂沭泗河水系出现4次编号洪水,淮河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面对旱涝急转、多河同频超警、淮河干流峰高量大历时长等诸多难点叠加的严峻态势,淮委通过安全精准调度流域控制性水工程,成功实现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有效避免蓄滞洪区启用和近3万人员转移,减淹耕地约8.3万亩,避免洪泽湖超警和淮河入海水道启用,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成功战胜2020年淮河流域性较大洪水和2020年沂沭泗河水系1960年以来最大洪水、2021年沙颍河区域性洪水;有力应对“烟花”“杜苏芮”“贝碧嘉”等强台风影响;2022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引沂济淮”近15亿立方米,2023年积极调度南四湖水资源9951万立方米支持山东抗旱;2024年科学调度沭水东调向山东日照应急调水3142万立方米、利用引江济淮工程向淮河及以北地区调水2.15亿立方米……
一次次大战大考中,淮委通过“一个流量、一方库容、一厘米水位”科学有效调度,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有力确保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合力攻坚 守护水生态
水生态保护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一头连着美丽中国建设大局,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
淮委牢牢把握流域性这一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画好流域治理管理“同心圆”——
成立流域各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及办事机构,建立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淮委﹢5省河长办”沟通协商、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大运河管理保护“淮委﹢黄委山东河务局﹢苏鲁两省河长办”等协作机制,推进淮河水系、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等水资源调度会商工作机制……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河湖保护治理格局不断巩固。
淮委牢牢把握系统治理这一科学方法,强化河湖生态修复,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90余个流域级、1700余个省市级幸福河湖先后建成,重要湖泊退圩还湖累计超260平方公里,9条母亲河复苏河段全部实现全线贯通和增加有水时长、河长年度目标,17条(个)重点跨省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达标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12万余个侵占破坏河湖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淮河干流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输水干线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及以上,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全面完成,严重超采区面积大幅度减小……在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淮河实践中,河畅水清记录治水成效,岸绿景美凸显生态蝶变,人水和谐彰显人民幸福。
淮委牢牢把握节水优先这一根本方针,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推动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获批,流域15条重要跨省河湖初始水权分配工作全面完成;淮河水资源调度方案、2025年度淮河水资源调度计划相继获批,首次启动淮河干流及淮河水系12条重要跨省河湖水资源统一调度;摸清流域171万处取水工程现状,实现4.2万个取水监测点取用水在线监测;流域完成各类用水权交易1275笔,总交易水量达7.2亿立方米;推动制定发布涵盖不同行业用水定额超7000个,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建成率达85%……合理配置利用每一滴水,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整体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显著提升。
5年来,淮委加强建构河流伦理的淮河实践探索,广泛宣介淮河文化、淮源文化、大禹文化、大运河文化,大力推动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持续加强水利遗产调查研究,立足流域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与丰富的治水实践,为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文化支撑。
“我们将在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视察淮河重要指示精神引领下,按照水利部党组工作部署,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当好‘淮河代言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淮河力量。”淮委主任杨锋说。
(原文刊于《中国水利报》2025年8月19日1、2版)
直属单位网站
流域厅局
水利站点
政府网站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