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邮箱登录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淮河规划治理与展望座谈会在合肥召开
发布时间:  作者:柯锐 张子悦  来源:治淮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张子悦

2.jpg

会场

3.jpg

中国工程院张建云院士作学术报告

4.jpg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教授作学术报告

本站讯 9月9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在合肥召开淮河规划治理与展望座谈会,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淮河规划治理的实践与成就,共同探讨新时代治淮的新方略,展望淮河流域发展愿景,为推进新时代治淮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宁远主持座谈并作了发言,水利部总规划师汪安南到会发表讲话,淮委主任肖幼发表主旨讲话,淮委副主任、科技委主任委员顾洪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中国水利学会副秘书长刘咏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传媒集团总编胡昌支、淮委原主任钱敏、安徽省水利厅原副厅长蔡建平、山东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徐希进、清华大学教授王忠静、河海大学教授钟平安、南京大学教授阮晓红、武汉大学教授张翔等出席会议并交流发言。淮委副总工、科技委副主任委员夏成宁、王世龙,沂沭泗局局长郑大鹏,副局长郑胡根,建设局(建管中心)局长张旸,水文局(信息中心)局长钱名开,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虹等领导、专家及长委、黄委、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特邀代表70余人参加了会议。

汪安南充分肯定了本次座谈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指出新时代治淮工作要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紧扣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和区域发展战略目标,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四水统筹共治、坚持节约保护优先、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团结治水兴水,指出要准确把握治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淮河新老水问题,深入思考淮河规划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围绕统筹谋划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水利篇章,汪安南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完善水网格局,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二是坚持节约保护,推进节水、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建设;三是立足改善民生,推进“小而美”的民生工程建设;四是强化行业监管,建立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五是弘扬优秀文化,推进淮河水文化传承与发展。

肖幼对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淮河作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点,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开发与保护。70年来,在“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指引下,治淮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建成了一大批标志性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开创性成果;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持续完善,科学防控了2003年、2007年两次流域性大洪水,洪涝灾害损失大幅度减少,社会安定程度明显提高;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体系逐步建立,基本形成“四纵一横多点”的水资源配置大格局;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取得显著进展与明显成效,淮河干流水质持续改善,常年保持Ⅲ类水;流域综合管理不断进步,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相互配套的水法规体系和流域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针对治淮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肖幼提出了五大迫切需要:一是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二是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三是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四是迫切需要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五是迫切需要完善治淮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展望未来,肖幼指出,要统筹推进“安心淮河、清澈淮河、生态淮河、富庶淮河、共享淮河、智慧淮河”建设,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较完善的现代化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匹配的流域现代水治理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流域水利现代化。

会上,中国工程院张建云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教授先后作了题为《关于淮河保护与治理的几点思考》《新时代淮河规划治理的思考和初探》的学术报告。

经过与会专家学者一天紧张的交流思考与热烈讨论,会议形成了“合肥共识”,提出了八项倡议:一是加快完善流域现代化水旱灾害防御设施体系,二是切实维护好流域河湖健康生命,三是持续推进流域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四是统筹构建南北气候过渡区域重要生态廊道,五是全面提高治淮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六是不断增强流域人民治淮成果获得感,七是进一步提升流域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八是持续完善流域规划和涉水法律法规体系。

“合肥共识”呼吁沿淮各地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河湖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强化规划约束,协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社会公众要广泛参与淮河治理保护,自觉践行绿色生活,营造全社会关爱淮河、保护淮河的良好风尚。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