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盛夏八月,“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前,绿草萋萋,蝉鸣阵阵,13孔闸门一字排开,河水波澜不惊。闸后的蒙洼蓄洪区,杞柳摇摆,牛羊田间走,芡实遍芳塘。几十公里外的淮干王临段濛河分洪道拓浚工程现场,拓浚的河道宽广伸向远方,新修的濛河大桥横跨两岸,桥上车流穿梭,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淮河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察看淮河水情,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在听取淮河治理历史和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情况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对70年来淮河治理成效的充分肯定,给广大治淮工作者巨大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对淮河治理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两年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重要指示精神,为推动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把淮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笃行实干、攻坚克难。
不忘初心
凝心聚力擘画治淮蓝图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20年也是新中国治淮70周年,身处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淮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举办新中国治淮70周年座谈会,发布《新中国治淮70周年白皮书》,开展系列专题学习、研讨、调研,深刻领悟、认真总结治淮经验。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淮河治理方案”,7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蓄泄兼筹”方针指引下,几代治淮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淮河治理高潮迭起、成就斐然。在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治理淮河70年新闻发布会上,关于淮河流域防洪、民生、治污等成效的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成果,向国内外社会各界有力地展现了70年间淮河面貌发生的巨变和淮河治理取得的辉煌成就。
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治理淮河70年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社会各界有力地展现了70年间淮河面貌发生的巨变和淮河治理取得的辉煌成就。
2020年10月22日,举办新中国治淮70周年座谈会,发布《新中国治淮70周年白皮书》。
2020年11月3日至8日,开展“新中国治淮70年院士专家淮河行”调研活动。
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对治淮工作的领导是做好淮河治理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统一规划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遵循,坚持完善水工程体系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基础,坚持依法科学调度是夺取淮河防汛抗旱胜利的关键所在,坚持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建设幸福淮河的关键举措,坚持流域团结治水是做好淮河治理的重要保障。这六条治理淮河经验,是党领导人民治淮事业的宝贵财富,更是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回眸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歌,前望是激动人心的时代新航。两年来,淮委围绕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水利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锚定“六条实施路径”,科学分析新形势下淮河治理的阶段性特征,综合深入论证擘画新时代治淮蓝图,组织编制完成《新阶段淮河治理方案》。《方案》提出新阶段淮河治理目标,科学谋划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战略性、流域性和基础性的工程,提出到2035年,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淮委开展学习贯彻落实水利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专项行动
编制完成《新阶段淮河治理方案》
实干为帆
淮河保护治理步履铿锵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淮河时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结合‘十四五’规划,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谋划一批基础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两年来,淮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水利部各项工作要求,全面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携手流域各省做好淮河保护治理工作,推动淮河保护治理迈出有力步伐。
——坚持“人民至上”,水旱灾害防御有力有效。坚持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锚定“四不”目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贯通“四情”防御,强化“四预”措施,抓实“四个链条”,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流域建成各类水文站点近5000处以及现代化的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实现水情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和信息标准化。持续完善流域河道、大型水库调度运用方案预案,精细调度水库、蓄滞洪区、控制性枢纽等水工程,成功防御了沙颍河上游暴雨洪水,有效应对了台风“烟花”影响,为保卫沿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起安全防线。
淮河防总召开2022年工作视频会议
强化“四预”措施
·成功防御2021年沙颍河上游暴雨洪水
昭平台水库泄洪
三河闸泄洪
·有效应对2021年台风“烟花”影响
南四湖二级坝水利枢纽泄洪
嶂山闸下泄洪水
——坚持蓄泄兼筹,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水网体系不断完善。一系列治淮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袁湾水库、淮干王临段、洪汝河治理、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等工程加快建设,前坪水库、二级坝除险加固、淮干蚌浮段花园湖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等工程通过竣工验收。2022年7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将进一步提升淮河入海能力,充分发挥防洪、航运、生态等功能。随着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引江济淮一期、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等工程的加快推进和逐步完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国家水网体系(淮河流域部分)不断完善。
·在建工程加快推进
洪汝河治理工程
淮干王临段工程,图为付家岗灌溉站
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工程
·一批治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前坪水库
南四湖二级坝除险加固工程
淮干蚌浮段花园湖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
·一批工程加快推进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
建成的引江济淮工程河道
——坚持系统治理,流域河湖生态面貌显著改善。流域河湖长制全面建立,27.2万名各级河长织紧织密河湖管护网。淮委与流域各省建立了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淮委+省河长办”沟通协商机制、淮河干流苏皖、鄂豫、豫皖省界采砂联防联控机制等,指导流域各地建立“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不断健全流域河湖管护协作机制。“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入推进,彻底解决一大批侵占、破坏河湖的“老大难”问题。全力推动流域河湖升级蝶变,先后建成国家级幸福河湖5个、流域级幸福河湖16个以及省、市级幸福河湖1000余个。
2022年7月,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委编制《淮河流域重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淮河流域重要河段河道采砂管理规划(2021-2025年)》
·一批流域河湖向“幸福河湖”蝶变升级
信阳南湾水库
合肥塘西河
扬州古运河三湾段
潍坊弥河
随州游河水库
——坚持节水优先,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制度有序推进。加快推进池河、高邮湖(含白塔河)、南四湖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加快推动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加强节水管理,严格执行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建成一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淮委首个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大官庄水利枢纽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面提升。
·做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年度水量调度工作,支持东线一期北延加大调水,有力保障京杭运河全线贯通补水。
江都水利枢纽
京杭大运河两淮段
大官庄水利枢纽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坚持守正创新,淮河水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以新中国治淮70周年为契机,制作推出了《这就是淮河》《长淮壮歌 盛世华章》等专题片,编辑出版《新中国治淮70年纪念文集》《走读大淮河》等书籍;参与编修《中国水利史典·淮河卷》,有效发挥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持续提升治淮陈列馆设计及布展水平,先后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水利部等地策划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治淮成就展《牢记使命 筑梦淮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淮河安澜 水韵华章——新中国治淮成就展》等专题展览,协助中国水利博物馆推出《淮水东流应到海——新中国治淮70年专题展》,在更高规格、更高层次的专业平台上展示了新中国治淮70年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宣传了淮河文化,提升治淮影响力;创新宣传手段,依托“淮河水利”微信公众号讲好淮河故事,聚焦新中国治淮光辉历程与淮河保护治理辉煌成就制作了一系列视频、图说新闻、h5等水文化宣传产品,广受好评。2022年隆重推出“故事里的淮河”水文化专栏,为保护传承弘扬淮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力量。
制作新中国治淮70周年献礼片《长淮壮歌 盛世华章》
开设《淮河安澜 水韵华章——新中国治淮成就展》
开设《淮水东流应到海——新中国治淮70年专题展》
开展新中国治淮70周年系列宣传
开设“故事里的淮河”水文化专栏
——坚持数字赋能,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稳步推进。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要求,科学编制数字孪生淮河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数字孪生淮河(干流出山店水库—正阳关河段)建设先行先试,初步建成了防洪“四预”系统,在防御2022年第3号台风“暹芭”中得到实战检验。加快实施数字孪生淮河蚌埠—浮山段工程,谋划推进淮干王临段、洪汝河治理、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等在建工程数字孪生工程。加强与部有关司局单位、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互联互通,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共用,不断推动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编制《数字孪生淮河总体规划》
实施数字孪生淮河(干流出山店水库-正阳关河段)建设
勇立潮头
吹响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的奋进号角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淮河时首次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也要现代化”的重要指示。两年来,淮委坚定实干笃行,重大治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扎实开展,防汛备汛工作有力有序,数字孪生淮河建设全面提速,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实现常态化供水,淮河保护治理和淮委改革发展年度各项工作取得良好开局,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嘱托犹在耳畔,号角已然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淮委将持续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准确把握水利部党组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系列部署,聚焦建设安全可靠的防洪工程体系、调配自如的流域水网体系、绿色健康的河湖生态体系、管控有力的刚性约束体系、科学精准的数字孪生淮河应用体系、规范高效的体制机制法治体系,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决策支持能力、流域治理管理能力,拿出坚如磐石的信心、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激发只争朝夕的劲头,勇立潮头、谱写新篇,全力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直属单位网站
流域厅局
水利站点
政府网站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