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驱车从蚌埠出发,一路沿着淮河大堤行驶,葱翠的麦田长势喜人,微风阵阵,绿浪滚滚。在这暖意融融的三月,淮委扶贫工作队已经开始着手稳步推进2019年度的扶贫工作计划。
说到淮委的扶贫干部,阜南县新庄村支部书记于浩第一时间点赞,“他们自从驻村以来,一直为村里脱贫工作建言献策,不怕苦,不怕累,做了很多实事,非常感谢淮委派来了这么优秀的干部来支持我们扶贫工作。”
新庄村和王垴村是淮委定点帮扶村。新庄村地处皖豫两省交界处的洪河下游,蜿蜒曲折的洪河故道将全村围成了一个“紧握的拳头”形状。当前,村内水利配套设施较为完备,多数农田可实现旱涝保收。下一步的扶贫工作重点主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开展。驻村扶贫干部是来自淮委财务处的张居帅、淮河水保局的郑建民和水文局(信息中心)的杜久芳。
王垴村位于淮河濛洼蓄洪区东南部,属淮河沿堤庄台村,村民依淮堤而居。村里人多地少、地势低洼,种植作物单一,且易受低洼地及降雨影响,收成较低。2019年计划脱贫23户、31人。驻村扶贫干部是来自淮委水政安监处的马天旗。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014年以来,淮委选派了多名扶贫人员入住贫困村,和村民们同吃住,共谋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受帮扶贫困村逐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焕发出崭新的精神气。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来到了村里,身为第一书记,怎么样融入当地环境,如何把握扶贫工作开展的方向,这都是扶贫干部需要依据当地环境自己不断摸索出来的。
“扶贫工作队一定要明晰自己的定位,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心里有一道标尺。拉车拉不动我推你一把,这叫‘帮’。车开到沟里是方向性错误,我给你扳过来,这是‘扶’。拉车的两个人打架,我给你分开,这叫‘协调’。我们扶贫工作队最主要就是干这三件事。”
回首自己开展扶贫的这段时间,张居帅感慨万千:“掌握扶贫政策是扶贫干部的头等大事。政策掌握不清楚工作开展工作就会很被动。我刚到这里的前一周,相关的政策收集了厚厚一本,以便于自己系统的学习。现在年纪大了,没有别的办法,就自己总结,把它们浓缩成一张纸,带兜里随时看随时背诵,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和村干部、镇干部、贫困户打交道,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说到走访调查,扶贫干部马天旗介绍:“自己农村长大,与农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熟悉感,也知道农民的所思所想,依托这种优势,很快就能与村民打成一片,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尽可能地倾听群众的想法和意见建议,同时体会到做好农村工作不仅要熟悉相关政策,还要坚持公平公正和从点滴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会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才会更多更好。”马天旗笑着说。
扶人扶志扶精神 脱贫脱困脱俗气
采访中,淮委扶贫工作队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在谈到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辛苦时都一笔带过,但据记者了解,马天旗在参加扶贫工作初期,由于村里没有微机员,又恰逢阜南县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大整改行动,就主动担负起排查整改资料的录入及汇总工作,由于长时间用眼强度过度,导致出现右眼酸痛及絮状飞行物症状,至今未见好转。为参加镇里每周一上午例会,马天旗基本都是每周日下午就要提前返村,他儿子曾说“爸爸还有五个小时就要出发了!”童言无忌,简单的话语,体现依依的不舍和扶贫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的不易!杜久芳决定加入扶贫队时,妻子怀孕七个月,从孩子尚在襁褓中,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作为丈夫和父亲大部分都是缺席。尽管如此,他们依然笃行组织的重托,能够沉下心来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与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并在各方的帮助和支持下带领帮扶村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现在,帮扶村的面貌对比之前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扶贫宣传标语在扶贫村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手法,让更多群众了解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宣传氛围。
有改变的不止这些宣传墙。自从驻村帮扶以来,淮委扶贫工作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致力解决村集体和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严肃工作纪律,坚决不准到老百姓家吃饭。始终按照省、市、县各级组织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驻村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坚持吃住在村,工作日在岗,与村干部并肩作战,遇事商量、有事请假,人均年驻村工作时间240天以上。平日里,积极走访贫困户、老党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为村两委决策和履行主体责任提供帮扶。
——修建康台庄台至撤退路等多条出行主干道,方便了4700余村民的生活生产;
——稳步做好危房修缮和拆旧拆违工作,完成38户有问题的屋面作了防水、墙面刮大白、室内地面硬化、重排照明线路;
——推动农村改厕,提升村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加快推进建设美丽乡村的步伐;
——建成光伏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选择成功的案例,引导和鼓励群众以合作社、土地流转、大户带动等方式,实施蟹稻、虾稻、鱼稻共养等宜水性产业;
——推动建立扶贫车间,积极落实贫困户就业,激发贫困群众劳动致富的动力;
……
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涵盖道路交通、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居住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项目的引入,方便群众生活生产,保障了安全饮用水,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空壳村”,转变为如今稳定收入在十几万元的出列村,增强了“造血”能力,保证了年收入,增长了劳动人群的回流,极大的增强了群众勤劳致富的信心。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下一步,淮委扶贫工作队将认真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脱贫等十大扶贫政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推动各类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努力做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提起今年工作计划,扶贫干部如数家珍:建草莓大棚、挖水塘、搞水产养殖……干部们信心满满、摩拳擦掌,他们告诉记者,有淮委这个坚强的后盾,他们做工作心里很有底气。2019年,扶贫工作进入到了关键时期,越是紧要关头,越不能松懈,越要有攻城拔寨、越沟迈壑的勇毅和笃行。相信在淮委领导关怀下、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家齐心协力,紧紧将帮扶的力量拧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淮委扶贫工作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如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直属单位网站
流域厅局
水利站点
政府网站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