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安徽六安金安区深化农业水价水权改革 加速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工作
发布时间:  作者:彭秋怡  来源:六安市金安区水利局  责任编辑:王佳

作为水利部公布的第二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之一,金安区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县(市、区)。此次试点涵盖金安区全域淠史杭灌区,涉及15个乡镇(街),建设范围80多万亩,计划投资约30亿元,分二期实施,计划于2027年全面完工,旨在通过改革试点,优化水价形成机制、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以“水农融合”为引擎,驱动灌区现代化进程。

在试点工作推进中,金安区水利局科学谋划,多措并举,稳步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措施,协同推进灌区骨干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庄整治等工作,努力建成“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灌区,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两手发力,协同推进。协同推进工程建设与特许经营,引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和管理体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化灌区建设,以实际行动探索、践行现代化灌区+现代化农业相结合的“水农融合”发展模式。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与全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引入大型农业服务种植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规模化农业生产与服务、科研实验等工作,推动金安区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生态建设与节水机制,构建水生态屏障。将节约的水资源在水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利用水权交易资金解决灌区管护资金来源多元化问题,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与节水的双赢。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田间水利工程与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衔接,形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体系,确保灌溉水源能够顺畅到达田间地头。协同推进土地整治与村庄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盘活区域内存量建设用地,推动和美乡村、美丽河湖建设。发展高效、绿色原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方向发展。

付诸实施,见诸成效。灌溉效率大幅提升。实现数字化灌区建设与智慧农业有机结合,建成智慧灌区管控运维网,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灌区管理效率和能力,使灌溉更精准、高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田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均显著提升。高标准农田改造打好基础。达成“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目标,保障灌区内农田“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全面提升现代化农业操作水平与农业盈利能力,将田间道路、灌排沟渠等工程与村庄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统筹设计推进,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美丽田园。村庄环境尽善尽美。以打造高效节水智慧灌区为示范,全面推广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实现农田退水“零直排”,带动周边农田整体环境向生态友好型灌区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显著提升,推动了乡村绿色发展。社会经济效益突出。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方参与现代化灌区建设,并将灌区运营维护权交予潜在社会资本方,以运营维护权回报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为灌区注入资金与活力,推动灌区持续向好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精益求精,金安经验。政策引领和组织协调是保障。金安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政策号召,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工程建设和机制创新是抓手。对灌区的灌排工程进行系统治理和现代化改造,加强灌排工程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结合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田布局和灌溉设施,加强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实现用水计量精准化。技术投入与信息化建设是支撑。利用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农田进行精准灌溉和监测,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对灌溉设施进行远程控制和调节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是根本。积极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农户参与项目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项目发展与农户增收的双赢局面。水农融合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未来。随着淠史杭灌区(金安灌片)水价水权改革的不断深化、灌区智能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强,水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农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不断推进。水农融合,将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多元化增长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