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江苏跨省水权交易“第一单”在扬州完成
发布时间:  作者:江苏省水利厅  来源:江苏省水利厅  责任编辑:姚倩

“今天试用‘远水’300吨,终于解了企业用水权之渴。”近日,在江苏仪征和安徽天长水利部门协同推动下,扬州华腾印染有限公司与安徽兆隆纸业有限公司达成一致,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线上平台完成地表水水权交易,这是全省首创跨省水权交易第一单。

根据国家水权交易平台确认,本次交易水量7万立方米,交易(使用费)单价为0.3元/立方米,用途为工业用水,交易期限自今年5月1日至12月31日。

“远水”变“近水”,巧解用水企业之“渴”

扬州华腾印染已取得地表水许可量为8万立方米/年。企业负责人王炜介绍,这两年市场需求激增,生产规模扩大,实际用水需求达12万立方米/年,存在4万立方米缺口。“现在的市场行情不稳定,生产订单忽上忽下,如果申请行政许可取水权增量,企业要多花十几万元向市场购买中介服务,显然不划算;不增量又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当我们求助于仪征市水利局,很快就得到了帮助,去年下半年从国家水权交易平台买到了本地两家企业富余的用水指标。但今年企业又遇到许可用水量不足的情况。”

“企业有困难,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帮着解决。”仪征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陈刚了解情况后,一边向企业详细介绍水权交易的相关政策,一边四处寻访可交易的用水指标。

“同一水系、就近取水”这个原则不能变,本地没有富余指标,外地有没有 陈刚灵机一动,一个电话打给了临近的安徽天长市水利部门同行,表述意思后,得到对方热情回应:“我们这儿有家企业正好有富余指标,通过交易也是双赢。”

于是,在仪征和天长两市水利部门协调支持下,扬州华腾印染和安徽兆隆纸业两家企业负责人如“相亲”一样互通信息,联合向国家水权交易平台递交水权交易申请,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获得许可,4月22日在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

有意思的是,这笔水权交易的转让方隶属安徽天长,取水口在白塔河,受让方地处仪征新集镇,取水位置连着仪扬河,两者间的距离有点远,但经过国家水权交易平台确认,受让双方之间关联高邮湖—邵伯湖—京杭大运河,符合“同一水系、就近取水”的水权交易原则。当交易完成,将安徽天长的节余水量通过市场机制流转到江苏仪征,相当于“远水”变“近水”,很好地化解了扬州市企业生产用水之“渴”。

首创跨省合作共赢,推动水权改革创新

水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向水资源短缺地区的企业和农业用水户,或者是行政区域用水指标紧张的地区提供额外的水资源。

“水权交易机制的建立,能有效解决地区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满足用水需求问题。同时也能够倒逼企业和用水户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节水和生态保护,助力经济发展。”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处处长王洁说,国家水法规定,企业生产经营需用水,可在取得行政许可取水权后,按控量指标自采地表水使用。

用水户要算好两笔账,一是当企业用水许可量不足时,可以通过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向转让方支付使用费(市场定价,协商价0.3元/吨),定量购买用水权,并按实际使用量向税务部门缴纳一般行业的0.3元/吨的水资源税即可合法取用水。二是未经批准取水、擅自扩大取水等行为违法,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比如违法取用地表水量10%以下,行政处罚2万元以上,另外还要按偷税论,按违法取用水量2倍以上补缴水资源税。

“建立健全水权交易机制,有助于引导用水户遵法守纪、诚实守信。”两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本次跨省水权交易打破了省级行政区划的限制,为两地推动水权改革,助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将有力推动辖区内水权交易市场日益活跃,有助于水资源管理从行政分配向市场化配置转变,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稳定的水资源保障。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