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邮箱登录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何津 孙祥明:导沂整沭七十载 颂歌大美新沂河
发布时间:2022-10-14 11:28:44  作者:何津 孙祥明  来源:骆马湖水利管理局灌南河道管理局  责任编辑:张治宇

沂、沭、泗水原属淮河水系,沂、沭入泗后再入淮,水系稳定,水患甚少。1194年,黄河决阳武侵泗夺淮,夹带的大量泥沙泛滥四溢,不断淤高下游河床,造成水系紊乱。处于下游的苏北平原连年遭受洪水侵扰,每逢大汛,尽成泽国,饿殍遍野,民不聊生。人类文明向来依水而生,傍身河湖的严重水患也长期制约了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导沂整沭”成为新中国头号水利工程。“导沂整沭”的关键,就是为沂、沭两河挖掘新的入海通道,新沂河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应运而生,采用“筑堤束水漫滩”形式,使洪水归槽入海,危害苏北大地数百年的沂、沭、泗洪水终于有了泄流通道。

一、侵泗夺淮洪旱生  导沂整沭功名存

早在1947年,党就对鲁南苏北的洪患灾害非常关切,着手编制导沂整沭工程初步方案。1949年10月,在导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共苏北区委、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北军区司令部提出导沂计划,自骆马湖嶂山起至灌云县堆沟处(现属灌南县),新筑两岸堤防232.53公里,河长144公里。1949年11月22日,苏北导沂整沭司令部、政治部在沭阳县成立,11月25日开挖新沂河工程全面开工。原方案中,新沂河计划利用灌河入海,但根据计算,灌河无法承受上游来水,开工当日,华东水利部林平一委员一行到灌云的岑池、小潮河,至堆沟勘测后,提出新沂河下口应改由燕尾港汇灌河口后入海的意见。

在用工上,因遭遇沂沭河连续第五年洪水,饥荒严重,工地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按受灾程度、工种、工作量发放工资粮,让灾民可以通过做民工解决自身和家人的口粮问题,这一方法不但有效赈灾,也为新沂河工程动员来了大量民工,共计淮北7个县及淮阴军区特务团24.56万人参加施工。虽然当时技术不成熟,经济物资得不到保障,但民工们仅靠着推车、扁担、铁锹、镐头、铁锨、石夯等简陋的工器具,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克服连日阴雨等不利因素,完成土方3800万立方米。

小潮河坝工程是导沂整理沭的关键环节、重点工程,经历四次合龙失败,华东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亲莅工地视察指导,先后借调刘老涧坝、江都归江坝、上海港务局及黄河河务局工程队等单位技工技干来工地协助。中共淮阴区委书记兼导沂司令部司令员李广仁吃住在堤亲自指挥,终于1950年4月29日午时成功合龙,赶在1950年汛前顺利完成了导沂整沭第一期工程任务。新沂河开挖当年,就经历了最大流量达2551m3/s的五次行洪过程,充分发挥了筑堤束水工程的泄洪作用。

1950年冬起实施二期工程,开挖南偏泓并巩固堤防,同时疏浚境内五图河、一帆河、南六塘河与柴米河等河道,1951年春完工。1952年,在新沂河南北堤上分别兴建盐河南北闸,次年六月竣工,恢复了盐河航道,并可排除新沂河底水,保证沂河淌滩地汛后可种麦。整个“导沂整沭”工程历经5年,至1953年全部竣工。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难时刻建设起来的新沂河,反映了长期饱受洪水肆虐的苏北人民根除水患的迫切期望和强烈决心,验证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真谛!

二、修培并举固堤坝  重建轻管险象生 

新沂河建成后,虽解决了洪水约束能力从无到有的问题,但受施工条件限制没有经过机械碾压,每到大流量行洪时还是险象环生,沿堤乡村也只能倾其所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采取人海战术来守卫新沂河堤。

1956年,按行洪流量3500m3/s堤顶超高1.5米培修沭阳口头至海口段南、北堤。1957年,遭遇3710m3/s流量的超标准洪水,涉险过关。1958年刚成立的灌南县动员1.35万人,对境内大堤尾闾段25.5千米按新沂河行洪6000m3/s标准进行复堤,标准为超高2米,顶宽6米,完成土方216万立方米。1963年遭遇4150m3/s的大洪水,又是接近临界点,总算逢凶化吉。1965年,根据国家计委、水电部批准的“新沂河续建工程总体设计”,按10级台风下安全行洪6000m3/s标准施工,到1973年结束,总投资4417万元。

这一时期,新沂河的重点在于行洪能力的提升上,堤身的管理几乎无人问津。新沂河建成后,迎水面由水利部门负责,背水面由农林部门负责,公社一级无管理机构,村大队各自成立小林场,组织不落实,任务不明确,管理很紊乱,偷块石、伐树木、搞种植、挖地窖、埋棺材等现象频繁发生。1960年,在大跃进背景下,灌南县发出《对工程管理工作的意见》,但在浮夸风的笼罩下,管理状况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灌南县于1962年10月发布了《保护灌河、新沂河堤的布告》,破坏行为有所收敛,但时隔不久,各类破坏行为又死灰复燃,且变本加厉。

为了构建管理队伍,1964年3月20日,灌南县人委批准成立灌南县堤防管理所,驻北陈集大埝口供销站。1966年迁至小潮河闸管理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文革时期,堤防管理工作实际上处于瘫痪状态,破坏堤防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堤顶全是泥泞不堪的土路,行走都很困难,每年汛期行洪堤防险象环生,危急万分。灌南县于1973年11月发出关于《认真保护新沂河大堤》的布告,但缺乏可操作性,加上当时人心涣散,因此实际收效甚微。

新沂河的管理乱象就如同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一般,脱离了正常轨道,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背道而驰。

三、堤防管理步正轨  万众一心抗洪魔

新沂河管理处的全体职工再也看不下去损毁堤防的各种乱象了,他们拿起笔,于1974年3月10日联名写出一张“中庸之道要批深,新沂河管理要斗阵”的革命大字报给水电部、国务院,反映新沂河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央领导极为重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国锋作圈阅,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作了“应与江苏同志谈,严肃指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应立即检查处理,对人民要耐心教育,保河保堤。”的重要指示。

指示传达后,很快引起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灌南县委于6月下旬,在张店南闸仓库召开第一次大规模的堤防管理会议,对堤管所进行改制,由县革委会确定一位副主任挂帅,由水利部门具体领导,成立“新沂河堤防管理所”,形成专职化管理,沿堤公社、大队成立7个管理站和42个管理组,落实了234名护堤人员。根据毛主席“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光辉思想,把支部建在堤上,管理所及管理站建立8个党支部和2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9人,加强了党对堤防管理工作的领导。会间,对白皀公社李埠、陆湖大队砍伐大堤树木的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撤职一人,行政拘留二人,并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处理其他有关问题,有效地制止了各种破坏事件的发生。当年汛期,由于提标工程加固完成、管护人员调整到位,加上沿堤干群的共同抗击,战胜了实测资料以来历史最大流量6900m3/s的洪水。

随着专职机构的完善和护堤队伍的壮大,堤防面貌很快得到提升,堤管所成立宣传队,大张旗鼓地在沿堤乡村、路边田头积极宣传相关法规、护堤公约等,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1975年2月修订了《新沂河护堤人员守则》、《堤防规则九条》和《水利工程管理通则》,新沂河管理工作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轨道,水利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1978年春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的全国水利会议上,灌南堤管所荣获水利部“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1974年特大洪水造成堤基严重渗漏,但由于国民经济困难,除险有案无钱,一直未能实施。1980年11月新沂河大陆湖流沙层渗漏处理工程开工,次年5月竣工。1983年11月,新沂河南堤灌南段按安全行洪6000m3/s,争取行洪7000m3/s的标准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12月竣工完成。

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新沂河防洪标准稳步提升,工程面貌持续向好,依法治水管水的基础条件不断具备,而文革动乱也在这一时期相继结束,拨乱反正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逐步展开,反映了我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质。

四、流域统管展新颜  颂歌大美新沂河

1981年,国务院发文对南四湖和沂沭河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成立淮委沂沭泗水利工程管理局及下属三个直属局。1985年4月27日至29日,骆马湖管理处同淮阴市水利局开展交接商谈,交接纪要中记载了交接工程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包括大小陆湖险工的堤基渗漏问题依然存在、存在堤身裂缝、新沂河南北两堤基本无防汛公路等。

由区域管理改为流域管理后,新沂河管治工作加速开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治滩治碱,治穷治懒,整治滩地变良田、变鱼塘,成为沂沭泗局首家五化堤防达标所。打破大锅饭式的管理制度,扩大经营收入调动护堤员的积极性,交接当年与护堤员开始签订合同,将新沂河国有水土资源承包到户,全面推行承包管理责任制,按照“三包三定”进行管理,即包工程管理、包绿化植被、包警戒水位以下防汛,定职责范围、定工程管理标准、定生产效益指标,同时以定期检查、评分考核来实现奖勤罚懒,有效激发护堤员的竞争意识,管理体制的改变无异于给职工及承包户打了一剂强心针,绿化收益和分成收入大大提高,是对包产到户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对改革开放的积极响应。

针对交接时存在的工程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经费,运用高科技手段,消除大陆湖堤基渗水、堤防堤身裂缝等隐患。2006~2009年,沂沭泗河东调南下续建新沂河整治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行洪流量7800m3/s,对险工隐患进行了加固处理。2019年汛期,灌南局成功防御了台风“利奇马”带来的5900m3/s的洪水,检验了堤防防洪标准,交接后已先后15个年份战胜最大流量超3000m3/s的较大洪水,有效发挥了新沂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

市场化的脚步在新世纪后加快。2005年进行水管体制改革,实行“管养分离”,提高管护专业性,修建公路化堤顶路,于2010年实现堤顶路面全面硬化,大大方便了沿堤群众生产出行。新沂河2008年复堤后,栽培了12万余株的防浪林、2880亩的草皮,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防护体系,现按照树木生长情况更新轮伐,成为“绿色银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效益。新沂河的水滋润了两岸土壤,昔日时常一片泽国的河床及两岸滩地已被建成为农业部稻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国家级农业公园,金黄麦浪在新沂河两岸及沂河淌内荡漾,灌云、灌南等周边县市均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品粮及蔬菜生产基地,成为“苏北粮仓”。

灌南局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幸福河的伟大号召,2020年以“大美新沂河”为品牌,成功创建水利部第一届“水利先锋党支部”。创建成功后,党支部继续系统打造、悉心雕琢、稳步充实该品牌,赋予其红色、生态、安澜、人文、和谐、智慧的具体内涵,力求党建引领、守正创新、为民服务,实现新沂河流域管理的二次腾飞!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导沂整沭至今已有七十余载,漫步新沂河,有一种时空的凝结,这条伴随新中国成立开挖的河道,其治理史仿佛浓缩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折射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记忆。历史应被人讲述、铭记,灌南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由学党史延伸到学单位史,举办“谈单位史、论发展路”小讲堂,让逐渐成为“主力军”的青年职工永远牢记治水初心,自觉扛起肩负使命,以史为鉴知兴替,颂歌大美新沂河,谱写治水新篇章!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