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通信总站 李维纯:信息化打造河湖管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发布时间:2022-02-23 15:40:44  作者:李维纯  来源:通信总站  责任编辑:王佳


信息化打造河湖管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近期,淮委党组开展了学习贯彻水利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专项行动,本人作为支部委员领学了《水利部关于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指导意见》,深刻认识到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是重要实施路径之一。作为一名治淮工作者,再一次认识到从事水利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更认识到新形势下水利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形成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保护河湖生态人人有责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多次就河湖管理保护发表重要论述,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水利部与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河湖保护治理难题,我国江河湖泊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河湖长制焕发出勃勃生机。

水利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饮水保障,第二个层次是防洪安全,第三个层次是粮食供给,第四个层次是经济发展,第五个层次是生态环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干净、整洁、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成为群众更强烈的诉求和更美好的期盼,第五个层次的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也变为最能体现治水工作成果,并能直接转化为人民生活受益的成果。同饮一处水,同享一片绿,通过不断地推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让每一个公民都深刻认识到其意义,最终形成大家以实际行动投身复苏进程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制度引领,规范工作模式

流域管理机构要借助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平台,坚持制度引领,规范工作模式。复苏河湖生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河湖长制让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部门形成合力机制尤为重要。坚持全流域“一盘棋”思想,按照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要求,一体推进流域河湖长制有关工作,不断提高江河湖泊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我从2019年就开始每年参加河湖督查工作,不断地感觉到河长的职务越来越务实,再也不是“冠名制”、“挂空名”,而是“责任制”。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办理期限、考核指标,加大跟踪力度,开展第三方评估等等一系列抓手,不断地规范和引导各级河湖长的工作模式,形成了抓工作、促落实的管用机制。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复苏系统庞大复杂,还是存在不少没有抓实的工作内容,水利部2022年要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纳入河湖长制目标任务,将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维护库容不被侵占等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这都是不断完善河湖长制的有力举措。流域管理机构要从淮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进一步明确河湖长制工作的重点任务并强化落实。

三、信息化打造河湖管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专题学习中也多次提到了“完善现有河湖遥感监测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目前在河湖管理一线的人员对于信息化手段的需求还是非常迫切。在数字淮河、流域水监控等方案的编写中,相关部门对流域监控全覆盖、卫星地图实时更新以及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手段需求迫切,这能改变目前主要靠人工督查的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化技术支撑流域机构抓大抓重抓专项的工作要点。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摸索各种技术手段来助力河湖督查工作,切身地感受到信息化手段在不断地提升,但是远远满足不了流域全覆盖的需求。记得,2019年第一年河湖督查,信息化手段几乎是一片空白,核定一个沙堆的体量都需要通过身高来预估沙堆高度,通过步数计量来预估沙堆长宽,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已完成了对淮干、入海水道、入江水道全流域的无人机航拍巡查,涉河项目、直管河湖以及采砂监管等进行航拍取证;完成了对京杭大运河江苏及山东段河湖管理航拍调查工作,航拍630千米的河道,并在相关重要问题点进行数字正射影像和三维建模,在此基础上进行测量,为问题界定提供依据。通过开展相关的无人机航拍业务,也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力量。但是由于无人机系统并没有经过一个整体的项目批复建设,其性能方面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今各业务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加深应用层次及扩展业务领域,还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尤其在大区域航拍、水下作业、低空遥感以及后台处理等方面。

通过近期对七个专题的学习研讨,多处都提到了要加强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于一个流域信息化工作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前一个阶段,我们做过一些信息化工程,一定程度地做好了技术支撑工作,但是对照七大专题的要求,明显不能满足需求。这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要抓住并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制度、标准化与个性化、专网与公网、建设与运行管理等关系 ;二要认识到新时期的治水工作,一些旧的业务流程和行业规范正在转变,而一些新的规则正在逐步地树立起来。如何去面对这一切呢?一方面,要继续学习,苦练技能。学海无涯,勤奋作舟。只有不断学习水利业务知识和信息化知识,及时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找到水利业务和信息化技术的结合点,做技术的创新者、行业的引领者、规则的制定者,而不能只做一个跟跑者;三是要转变“坐等靠”的思想。偏安一隅,难免会故步自封;坐井观天,怎能体会世界之大?信息化工作更要多出去看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结合治淮工作,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以引领“行业消费”。

当前正处在业务转型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历史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当代治淮青年的肩上,责任重大,更需上下求索、朝夕不倦。只有努力,才会开启无限可能。我们一定要扎实工作,勇于摸索,不断开拓创新,加快治淮信息化业务的发展,努力做好水利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工作。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