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邮箱登录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治淮精神阐释 | 团结奉献
发布时间:  作者:王多梅  来源:治淮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张子悦

团结奉献是治淮人在淮河治理实践中长期形成的精神品质,是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也是始终激励淮河儿女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的内在动力和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70多年来,治淮始终秉承团结奉献的精神,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统筹,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调发展。流域各省顾全大局、精诚合作、团结治河、合力兴水,沿淮人民携手并肩、守望相助、互谅互让、无私奉献,共同筑就了护佑淮河安澜的巍巍丰碑,齐心抗御了肆虐流域大地的汤汤洪水,协力唱响了新时代治水的淮河礼赞,凝聚起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团结凝聚力量,奉献诠释忠诚,团结奉献赋予了治淮建设鲜明的淮河底色。淮河流域地跨鄂豫皖苏鲁五省,特殊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导致流域极易孕灾,治理难度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淮河发生严重水灾,毛泽东主席在淮河救灾工作的第三次批示中指出,“导淮必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党委的工作计划,均须以此为中心”,开启了团结治水的崭新篇章。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名医务工作者、上万名专家技工、几百万名民工,奔赴治淮前线。他们戮力同心、团结协作,相继建成佛子岭、磨子潭等一大批治淮工程,初步改变了淮河流域水利面貌。此后,团结奉献精神始终贯彻治淮始终。在豫皖多个县市的大力支援下,近百万皖西人民历时十四年,用愚公移山的执着、千夯万硪的付出建设了堪称奇迹的“人间天河”——淠史杭灌区;豫皖苏三省二十多万民工历经三冬四春,用泥土饱蘸汗水在睢南古原上平行开挖了新中国第一条大型人工运河——新汴河……省与省、地区与地区、县与县之间大规模团结治淮的动人景象,成为治淮史上最光彩耀眼的一幕。在艰苦卓绝的治淮历程中,一代代治淮人听党指挥、忠诚为国、不计得失、甘于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如王长惠、谢洪友、李秀英、黄昌栋等先进劳模和刘胡兰战斗连、“铁娘子”等模范团体,他们忠贞不渝、无怨无悔,把智慧和汗水奉献在治淮最前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团结彰显担当,奉献体现责任,团结奉献汇聚起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的淮河力量。淮河“两头翘、中间洼”,洪涝灾害多发易发,治淮史就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抗争的历史。在历次洪水防御中,流域各省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坚决服从指挥调度,凝聚起防汛抗洪的强大合力,齐心协力守护淮河安澜。1991年,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河南、安徽两省积极运用上游水库拦蓄洪水,先后启用17个行蓄洪区扩大洪水通道;江苏省启用淮河入江水道、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敞泄洪水,有效减轻了上中游洪水压力。上、中、下游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取得防汛抗洪的最终胜利。每每在抗洪抢险最紧要的时刻,沿淮人民总是用无私奉献书写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2020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王家坝闸超历史最高水位,千里淮河第一闸全力开闸放水,蒙洼蓄洪区瞬间变成一片泽国。这是1953年建成以来,王家坝闸第16次开闸蓄洪,蒙洼蓄洪区再次担负起“为上游减压、为中游缓险、为下游保安全”的责任使命,也是蒙洼人民为削减淮河洪峰、保卫淮河安澜第16次作出的巨大牺牲。团结奉献精神正是在这样一次次与洪水的搏斗中凝练而生,交织着拼搏与顽强、坚韧与不屈,迸发出擎天撼地的磅礴力量。

团结绽放美丽,奉献书写华章,团结奉献绘就了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崭新画卷。淮河支流众多、湖泊洼地密布,省际水事关系错综复杂,人水争地矛盾突出。在70多年的治淮实践中,流域各省和沿淮人民始终坚持团结奉献精神,协同推进水资源配置及开发利用、水污染联合防控、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奏响了幸福淮河的时代赞歌:水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和引江济淮、苏北引江等工程相继建成,碧水北送、利泽万民,成为沿线人民群众重要的供水生命线;水环境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水污染联防联控等一系列措施,结束了流域性水污染恶化趋势,2005年至今淮河未发生大面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淮河干流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有效保障了用水安全;建立淮河干流苏皖、鄂豫、豫皖等省界采砂联防联控机制,保障了淮河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建立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幸福河湖建设的整体合力……进入新时代,治淮人赓续传承团结奉献精神,他们无惧风雨坚守在洪水防御前沿,他们头顶烈日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他们星夜兼程奔波在水利监督现场,他们夙兴夜寐置身于规划设计案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用默默奉献创造着不凡业绩,推动淮河保护治理事业滚滚向前。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治淮兴业的伟大历程,团结奉献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流域人民的心底,流淌在淮河儿女的血脉中,成为新时代淮河保护治理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不可或缺的精神法宝,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淮河力量!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