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邮箱登录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刘莉娜:让档案见证治淮梦想
发布时间:2022-10-14 15:48:15  作者:刘莉娜  来源:档案馆  责任编辑:王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每当翻阅一卷卷沉睡在档案库房里的治淮档案时,我都不由感叹,时代的记忆,历史的变迁都定格在这尘封的档案之中,它像一位孤独的老人在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事情......那是一代代治淮人埋头苦干、负笈前行、踔厉奋发的伟大英姿,那是她们用青春、智慧、坚持改变着流域面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水利之歌。

旧淮河旱涝成梦魇

淮河,古时四渎之一,从河南桐柏山的山中清泉起步,蜿蜒流淌千年,独具特色的流域水系给淮河两岸带来了无穷生机,哺育着无数淮河儿女。然而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却随处可见历史上流域人民曾经饱受淮河的蹂躏,旱魔、洪灾在很长一段时间曾是这里百姓的梦魇。

据史料记载,公元12、13世纪,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35次;14、15世纪,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74次;16世纪至新中国初期的450年中,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几乎平均二三年就有一次水旱之灾,不少年份洪涝旱灾并存,涝了又旱,旱了再涝,要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旱时,“赤地千里,杯水千钱”,天干地裂,水贵如油,几乎寸草不长,哀鸿遍野;涝时,洪水如猛兽,白浪滔天,汪洋一片,房屋倒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大雨大灾一年光,无雨旱灾遍地黄;水连水来荒连荒,野草丛生不见粮。山川有水白白流,剩茶磨面断脊梁;柴薪点火眼泪流,吃糠咽菜去逃荒。”这首流传于江淮地区的民谣,就是当年灾区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新淮河水利泽万民

1950年夏,淮河再次泛滥成灾,两岸4000多万亩农田颗粒无收,1300万灾民流离失所,死伤无数。7月11日,华东军政委员与皖北灾区视察团来到皖北。7月20日,关于皖北淮河灾情的报告,递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的案头。在随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毛主席针对淮河灾情报告做出四次批示。8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第一次治淮会议,会议对淮河水情、治淮方针及1951年应办工程进行反复研讨。在9月21日的电报批示中,毛主席要求“治淮开工期不宜久延,请督促早日勘测,早日做好计划,早日开工”。按照这一指示,治淮前期工作迅速展开,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迅速到位。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这份决定,阐明了治淮方针,下年度治淮工作方案,也具体规定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措施。11月6日,治淮委员会在蚌埠成立。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举全国之力治理淮河。

作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河流,淮河的治理历程必然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然而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一场席卷淮河流域的治淮热潮迅速掀起,青年学子、优秀专家、人民军队和百万民工迅速响应,组成一支支治淮大军,挥舞红旗,扛锹推车,开赴治淮工地,打响了又一个“淮海战役”,涌现出无数劳动模范和感人事迹。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治水”,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新中国建设伊始,在偌大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星罗棋布,江河湖交错的国土上,水利工程、江河堤防微乎其微,几乎所有的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治水”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经过70多年的持续治理,淮河流域极大改变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落后水利面貌,创造了治水兴水的人间奇迹,书写了治水强国、兴水富民的不朽篇章。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目前,淮河流域已初步形成由水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控制性枢纽和防汛指挥系统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淮河流域兴建了水库6000余座,水闸2.2万座,堤防7万多公里。全面建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入海水道近期治理工程、洪泽湖大堤加固工程等治淮19项骨干工程,加快推进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工程等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结束了淮河800年无独立入海尾闾的历史,实现了淮河洪水入江畅流、归海有路,基本理顺了紊乱的水系,通过各工程联合运用,已具备抗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性最大洪水的能力。科学防控2003年、2007年、2020年等多次流域性大洪水,通过 “拦、泄、蓄、分、行、排”有序调度,实现了防洪理念的转变,洪涝灾害损失大幅度减少,社会安定程度明显提高。流传在淮河岸边的歌谣也由过去的“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变成如今的“鱼儿跳,野鸭闹,水儿清,群众笑”。

新时代治淮人再谱新华章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安徽考察调研。当天下午,总书记来到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查看淮河水情,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后,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为治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也成为我们治淮人不断奋力进取的精神力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她是一只展翅的大鹏,以特有的中国速度,向着“九万里”的伟大中国梦“扶摇直上”。在全国“两会”东风劲吹,祖国大地花团锦簇之际,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将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022年1月18日,在淮委2022年工作会议上,淮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以全面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强化流域治理管理为主线,以建设数字孪生淮河为支撑,锚定“六条实施路径”,强化流域“四个统一”,坚决扛起为淮河代言、为沿淮人民造福、为流域守护水安全、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淮河力量的使命,全力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水滋养人、人守护水,这就是今日淮河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幸福模样!现在的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承载了全国大约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6的粮食,贡献了全国9%的GDP。通江达海、产业兴旺的富庶淮河清晰可见,一键智控的智慧淮河正在建成,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绿色发展的生态淮河正在逐步实现......

历史记录过去,更启迪未来。合上尘封的案卷,慢慢收回放荡在某个片段的思绪,我仿佛看到当圩堤屹立在河道之上,当大坝横跨在山谷之中,当万亩良田丰收在望,当城乡居民欢歌笑语,我们治淮人的梦想,就在这里翱翔!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