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治淮档案馆(治淮宣传中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总结
发布时间:2019-12-27 15:43:47  作者:治淮档案馆(治淮宣传中心)  来源:治淮档案馆(治淮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王佳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淮河故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体会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写进了大会的决定。在此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期间调研黄河、布局黄河,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个以黄河命名的重大国家战略应运而生,吹响了新时代黄河保护和发展的号角。12月5日,鄂竟平部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为全国水利系统深入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积极响应“幸福河”伟大号召提出了具体实践要求。作为治淮新闻宣传单位,通过对新时期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意义的深入学习,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就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淮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淮河故事”,谈几点认识。

一、淮河文化的地域特色

淮河文化,顾名思义应是淮河地域的文化。作为治淮人,我们对淮河地域的界定很严格,分水岭以内,凡是流进淮河的水的地域,都属于淮河地域,用水利名词讲,就是淮河流域。因而淮河文化的地域不仅仅是淮河干流,同时包括流进淮河的所有支流的地域。据统计,淮河文化的地域是东至黄海,北至沂蒙山和黄河南堤,西至伏牛山和桐柏山,南至大别山和皖山余脉,地跨豫、皖、苏、鲁四省,还有湖北的极少一部分,其陆地分水岭恰似繁体字匯的外框“匚”,“匚”内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自史前时代就是沟通南北的重要区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域之一,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淮河流域创造的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来源之一,又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独特的重要的作用。许多史实说明,淮河流域是政治家必治之地、军事家必争之地、思想家鸣放之地、治国者开发之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无论是研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过去,还是实现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守护好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都应该把淮河文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二、淮河文化与治淮精神

善治国者必善治水,治水必先治淮。一部中华文化史表明,淮河流域悠久的治理开发与中华文明同步;中华文明的发展又促进淮河流域的治理开发。

作为一条自然河流,淮河以自身水事实践活动为载体,给予人们生活的体验和生存的启迪, 随着历史的演变,从古代的流域劳动人民到如今的治淮工作者,一代又一代人就在这反复体验与启迪的过程中,将物质与精神、理念与实践、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相融合,通过有关淮河的环境条件、制度理念、物质现象,形成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等。

新中国建立后,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几代治淮人培育了体现出既有民族精神、民族美德、优良传统的“治淮精神”,成为领导、团结、带领广大治淮人干事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精神是几代治淮人共有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共同追求,是支撑治淮事业前进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具体体现在:

(一)强国富民的奋斗精神

1950年,新中国的缔造者以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领导流域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淮建设,翻开了淮河治理史上的崭新一页。伴随着一轮轮治淮高潮的掀起,初步建成防洪、除涝、灌溉工程体系,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不忘初心的奉献精神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其执著而又强烈的奉献精神不断激励着几代治淮人。近70年来,几代治淮人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伟大号召激励下,栉风沐雨,奋战千里淮河两岸,他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加快推进治淮事业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三)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在近70年的治淮实践中,几代治淮人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总体目标,统筹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河湖关系,统筹解决好防洪、排涝和水资源保护问题,搞好拦分蓄泄排;流域各省顾全大局,加强协调,相互支持,鼎力合作,妥善处理省际关系与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全力支持治淮工程建设。

三、治淮精神的时代呼唤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不仅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的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大江大河治理的定位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对于全国江河而言,就是要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四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指引下的生动实践中,水利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治水矛盾、治水思路发生深刻变化,亟需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方向、明确方位,在适应新变化新要求的基础上转变思路、展现作为,这迫切需要及时总结凝炼代表最大公约数的行业精神来凝聚力量、规范行为、推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国家和民族要有精神,行业同样也要有精神。行业精神如行业之灵魂,代表行业形象,彰显行业特色,引领行业未来。

水利文化是构成淮河文化的基本内核。而水利行业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行业,自大禹开始的历代治水人,不仅传承发展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和先进的治水技术,还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利精神。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党组确定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对照新时代水利精神,当前加强淮河文化的建设,大力弘扬治淮精神,讲好“淮河故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为淮河治理与流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力量、科学力量和精神力量,也对水利工作者和流域群众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精神智慧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把学习体会深入运用到工作开展和实践中。二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淮河治理战略地位的认识,立足全局,切实增强从事新时代治淮新闻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三要围绕工作实际,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照工作上的差距,找问题、抓落实,研究探讨如何整合中心各类宣传资源,推动治淮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及早谋划、精心安排、狠抓落实,举全力做好迎接治淮70周年的系列宣传活动及委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委重点业务工作的宣传。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