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周静:以黄思淮 对标对表 保障沂沭泗流域长治久安
发布时间:2019-12-30 15:06:41  作者:周静  来源:沂沭泗局水管处  责任编辑:王佳

“黄河宁,天下平”,翻开“黄河故事”水利篇章,中华民族无数人民前赴后继参与到同黄河水旱灾害的斗争之中,其中每一页都印刻着中华民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质。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新时代黄河治理保护和管水治水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引导着我们对沂沭泗流域的发展进行思考,为保障沂沭泗流域长治久安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保障沂沭泗流域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是沂河、沭河、泗(运)河的总称。历史上,南宋以前沂沭泗水系河道浚深,排水通畅,沂、沭入泗,泗水入淮,泗水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支流,是沟通黄、淮的主要通道。公元1194~1855年黄河夺泗夺淮,淮河入海故道逐步被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被迫改流入江,水系紊乱,沂、沭、泗诸河洪水出路受阻,洪水无出路,排水不畅,洪水漫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多年的治理,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沂沭泗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煤电能源基地。根据2016年苏鲁豫皖4省有关市县区统计年鉴、政府公开信息等资料汇总统计,流域内人口6019万人,生产总值23302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47万亩,粮食产量3121万吨,是我国商品粮棉基地之一。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滨湖地区,初步探明储量为65亿吨。南四湖周边兖州、滕州、济宁、大屯、徐州矿区为国家煤炭生产和建设重点之一。流域内建成多处大型坑口电厂,为华东地区的主要能源基地。

河湖安澜,是流域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保障沂沭泗流域长治久安,才能促进沂沭泗流域经济繁荣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活幸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沂沭泗流域治理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进行流域治理,通过河道整治、兴修加固枢纽工程,尤其是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的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和直管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的规划与实施,沂沭泗流域基本建成了由水库、河湖堤防、控制性水闸、分洪河道及蓄滞洪工程等组成的拦、泄、分、蓄、滞功能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改变了洪水漫流、水旱灾害频发的局面。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沂沭泗流域成功防御了台风“温比亚”、“利奇马”带来的暴雨洪水,洪水防御能力显著提升;水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直管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基本划定,工程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利用河长制湖长制平台,配合参与“清四乱”等专项整治活动,河湖管理秩序、工程形象面貌明显好转;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调配体系不断完善;沂沭河大型水库群防洪错峰调度研究、远程可视化采砂计量技术与应用、闸门激光开度仪、重点工程监视监控系统、遥感遥测信息管理系统、防洪工程信息系统等水利科技与信息化技术成果丰富。沂沭泗流域呈现出河湖安澜、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繁荣景象。

三、沂沭泗流域长治久安依然承受着洪水风险威胁

经过70年的水利建设,沂沭泗流域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沂沭泗直管工程洪水防御能力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不相适应,洪水风险依然存在。

防洪减灾体系仍存在短板。目前,沂沭泗流域骨干河湖中下游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主要支流防洪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流域整体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未经历过大洪水考验。防洪工程安全隐患尚未完全消除,直管工程仍存在防汛薄弱环节,部分防洪工程仍带病运行,部分河道存在渗水、塌岸等险情。

洪水防御能力仍有待提升。一方面现状工程体系下,水工程调度难度大。水工程调度是沂沭泗流域洪水防御工作的关键环节,沂沭泗流域洪水调度要求沂河、沭河洪水尽可能东调,预留骆马湖部分蓄洪容积和新沂河部分行洪能力接纳南四湖及邳苍地区洪水。然而现状工程体系下,影响水工程调度的因素众多,“南下”洪水下泄不畅,“东调”洪水调度困难。另一方面洪水防御非工程措施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短板明显。防汛会商系统、水情测报系统、远程监视系统、水闸自动控制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在洪水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上述已建系统运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软件更新、升级困难,设备老化严重,故障明显增多,严重影响了水情测报预报和防汛会商决策,给洪水防御带来不利影响。

四、全面加强沂沭泗流域洪水风险防范工作

面对洪水风险,我们要抓住水工程调度这个“牛鼻子”,守住洪水防御底线,确保遇现状标准内洪水河湖堤防不决口,水闸运行安全不出事故,洪水拦、泄、分、蓄、滞合理,超标准洪水有出路。

完善防汛抗旱领导小组责任及分工,靠前指挥,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制定完善洪水调度实施方案、超标准洪水应对预案、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预案等,为洪水防御提供技术支撑。

紧抓水工程调度这个“牛鼻子”,加强对影响洪水东调南下问题的研究。比如邳苍分洪道启用难,南四湖洪水下泄不畅,江风口闸分洪能力有待检验,彭道口闸分洪难以达到调度预期,新沭河、新沂河洪水出路不畅等。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补齐沂沭泗局信息化短板。

进一步细化梳理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切实将防汛责任落实到洪水防御工作的各个方面。利用好河长制湖长制平台,积极推动和主动配合地方,进一步清除违法违章涉河涉湖建设,消除防洪隐患。积极推动防汛工作标准化,梳理防汛工作流程,进一步思考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流域洪水防御能力。完善与地方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做好流域洪水防御工作,确保流域防洪安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依靠党和国家的坚定支持,依靠人民的强大力量,依靠水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沂沭泗流域的保护治理工作稳步开展,确保了沂沭泗河岁岁安澜。但是要保障沂沭泗流域的长治久安,作为新时代水利工作者,我们需要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思考沂沭泗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与困难,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明确沂沭泗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法,谱写大江大河治理·沂沭泗流域新篇章。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