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邮箱登录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财务处 姚倩: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 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发布时间:2022-03-01 09:40:50  作者: 姚倩  来源:财务处   责任编辑:王佳

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  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的重大任务,意义重大。

一、构建国家水网的重大意义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战略要求。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十四五”时期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多水少,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却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此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春冬少,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水资源分布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北方地区面积大、人口多、耕地多,而水资源占有量却很少,水资源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强化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是立足我国水情作出的科学决定。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情不断发生变化。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许多短板和薄弱环节,例如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水利工程监测网络覆盖率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更加安全可靠的水网体系,对于提高水利工程体系韧性,增强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水网与交通运输网、能源网和通信网并列为影响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四大基础设施网络。但与国家其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相比,水网建设任重道远。一是系统化不够强,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水网的配置体系和空间规划不完善、不合理;二是空间格局覆盖面不强,还停留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小单元的治水用水方式;三是管理技术手段落后,目前水网建设规划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亟待提高、水信息化的碎片化问题突出、水利设施调度与管理的自动化和智慧化程度不高。

二、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总体方向

我国水网体系存在的差距问题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方面原因。又有长期以来人们认识水平、观念偏差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实施国家水网工程要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节水优先为根本方针,把握住“一个前提”;以空间均衡为重大原则,真正落实以水定需的要求;以系统治理为思想方法,处理好水网设施与生态系统中相关要素的关系;以两手发力为基本要求,处理好水网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推进淮河流域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实施国家水网之“纲”——推进淮河流域重大引调排水工程建设。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基本水情特点,淮委应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准确把握淮河流域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科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聚焦流域区域发展全局,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建设,建立调配自如的流域水网体系,进一步增强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织密国家水网之“目”——加强淮河流域河湖水系连通,推进供水灌溉工程建设。结合流域水安全保障需求,加强流域内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互联互通,开展水源工程间、不同水资源配置工程间水系连通建设。优化流域内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大力推动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同时在淮河流域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结合国家骨干网的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改善灌区水源互联互通互济条件,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三是打牢国家水网之“结”——推进淮河流域控制性调蓄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流域内具有重要水资源调配功能的重点水库工程建设,提高重点区域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充分挖掘现有工程的调蓄能力,通过推进有条件的水库实施清淤疏浚或加高扩容,扩大淮河流域水系水库群联合调度,提升现有工程的供水能力。

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淮委要锚定目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实施流域内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构建“系统完备、功能协同,集约高效、绿色智能,调控有序、安全可靠”的国家水网,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