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处 刘前程: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发布时间:2022-02-24 10:16:23 作者:刘前程 来源:防御处 责任编辑:王佳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防洪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近期淮委开展了学习贯彻水利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系列部署专项行动,通过学习,我收获颇深。下面就“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方面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是新发展阶段的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发生的大洪水灾害,曾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冲击。随着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淮河流域经过多年治淮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战胜了多次流域性区域性大洪水,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部分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山洪灾害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已经不满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进入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水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亦进入新发展阶段,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而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对不断提升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要立足流域整体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准确把握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核心要义和重点任务,必须坚持立足流域防洪,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流域与区域防洪排涝要求,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洪区划,合理调整防洪保护区,优化流域防洪工程总体布局。 (一)扩大河道行洪能力 坚持以流域为单元,进一步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河道堤防治理,充分发挥流域指导作用,从规划层面上适当调整治理范围和河段,加强上下游协同治理,提高河流的整体防洪能力。通过系统治理,推进淮河上游堤防提标建设,畅通淮河中游行洪通道,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从整体上提升淮河流域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二)确保行蓄洪区的行蓄洪功能 立足流域整体,优化调整沿淮蓄滞洪区规划思路。对沿淮蓄滞洪区分类施策,优化相关规划,逐步提高蓄滞洪区使用标准,降低使用频率,在保证行蓄洪功能和作用的同时,减少或根本解决当前人水争地矛盾,为沿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增强水库调蓄能力。 以提高流域洪水整体调控能力和重点地区防洪能力为目的,加快实施流域控制性水库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其有效拦洪削峰错峰的作用,减轻下游防洪压力;通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巩固和提高现有控制性水库工程对洪水的调控能力;通过加强水库群联合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群综合利用效益。 |
直属单位网站
流域厅局
水利站点
政府网站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