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办公室(国科处) 赵雅梅:守一方碧水 建幸福河湖
发布时间:2022-03-23 11:26:51  作者:赵雅梅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佳

守一方碧水  建幸福河湖


近期,办公室就专项行动进行了多次专题学习,经过了集体学原文、专家授课、个人自学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我对水利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对淮委的工作安排有了更具象的了解。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河湖处付强处长给我们做的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专题辅导。现就这部分的学习谈谈个人体会。

一、提升思想站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河湖生态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环节,复苏河湖生态、建设幸福河湖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的要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必行之举。通过专题学习了解到,当前诸多的河湖“四乱”问题已经完成整改,曾经整改工作中政府的各项投资,如今不仅增加了防洪库容,缓解了汛期压力,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当生态建设可以真正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时,这样的好做法就能被更多地关注与借鉴,被更多地接受与宣传,河湖生态复苏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当前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短视问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建设长远而持久的利益,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只能让我们距离美丽中国的目标越来越远,未来终将会付出更重的代价为当下的错误行为买单。因此,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事业上,我们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以生态建设推动经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来不只是空泛的口号,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从内心提升认同感,将这一理念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指导我们的工作。

二、深入理解河湖生态内涵,明确工作方向。河湖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河湖生态环境关系着人民生活质量,也决定着新时代的发展质量。过去的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科学的生活生产方式给河湖生态造成了各种破坏,河湖枯竭、地下水超采、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凸显,亟需修复治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复苏河湖生态是重要路径之一,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也是筑牢生态安全底线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领域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和管理能力,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多措并举,实施断流河流、萎缩湖泊修复、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以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每一项工作任务面临的现状都与水利部要求的目标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每一个任务的推进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多方面的沟通协调和不断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作保障。最离不开的,是无数水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作为一名水利人,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要做什么,而后才能坚定信心,为之奋斗。

三、强化履职担当,积极主动当好“排头兵”。办公室作为枢纽部门,承担着畅通政令、协调上下、沟通内外的角色。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与履职能力,充分发挥职能,做好统筹协调,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服务相统一、牵头抓总与协调各方相结合,严格工作要求,在政治上、执行上、创新上发挥好表率作用。

一要保持战略定力,做政治上的表率。作为新时代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时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思想根基,提高党性修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主动对标新阶段下的水利事业发展要求,坚定服从党中央、国务院系列决策部署,坚持贯彻水利部各项工作要求,坚决落实淮委党组具体行动安排,以滚石上山的勇气和爬坡过坎的毅力,创造淮河保护治理事业新局面。

二要秉持实干精神,做执行上的表率。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是办公室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工作统筹上,要大局在胸,从繁杂的事务中理清头绪,抓住主线,做到科学谋划,方向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有力;在工作推进上,要紧跟水利改革发展形势,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及时部署压实责任,不折不扣完成各项目标;在工作质量上,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公文质量关,强化会议管理,严格督查督办,高水平推出宣传精品,为治淮中心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三要优化工作质效,做创新上的表率。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信访、公文、信息公开等均要按照工作实际,完善配套程序,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手段,满足群众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一网通”办,打通为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