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杨卫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治淮 为幸福河湖提供监督保障
发布时间:2020-01-02 17:22:34  作者:杨卫忠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王佳

淮河是孕育古代中华文明的大河之一,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为流域水利改革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幸福淮河”的目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黄河考察,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将大江大河治理定位于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发出了建设“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既是对历代治水实践、治水文化的科学总结、哲学思考,更是对与强国梦、中国梦相适应的新时代治水蓝图的总擘画,意义重大而深远。鄂竟平部长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幸福河”具体内涵、河湖治理与保护的战略要求以及如何落实水资源最大纲性约束作出具体、科学、详尽的分解和阐述,完全符合实际,充分体现了贯彻的准确性、创新性,是对全国水利工作的总部署、总要求。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刻感悟总书记治水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意义,按照鄂部长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结合起来,贯彻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主基调上来,贯彻到新时代治淮工作实践中来,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初心使命,勇扛时代责任,把“幸福河”目标贯穿新时代江河治理保护各项工作中去。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治淮工作

党的十八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总书记关于江河治理、水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发表的重要讲话、考察的内容,着眼最多的也是“生态”、“保护”等要义。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新时代治淮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治淮70年来,流域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供给能力明显改善,水污染防治成效有目共睹。但受独特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淮河流域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湖泊水域面积缩减,河道断流或有水无流、湿地萎缩干涸、重要支流水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与流域人民群众对美好水生态的需求不相适应,流域人民对河湖带来的幸福感体会地还不充分。因此,我们在统筹有序实施沂沭河上游堤防加固、平原洼地治理、蓄滞洪区调整及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工程,补齐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短板的同时,要放眼长远,立足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高度,以建设 “幸福淮河”为总目标,围绕“生态保护”这一主线,进一步调整和提升治淮理念,提出一套基于流域特色,兼具绿色生态、保护优先、幸福目标、项目支撑以及高质量发展等内涵要素、朗朗上口的治淮新理念、新目标。笔者大胆畅想,鉴于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风险大、天然河道入江海不畅等典型突出特点,对表“幸福河”四大指标,治淮新目标可提炼为:“建设畅、优、净、美幸福新淮河”。即畅流入江海、优质水资源、洁净水环境、美丽水生态。近期应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运河生态文化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为重要依托,结合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大力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治理工作。系统治理大运河,改善河道水系资源条件,营建绿色生态廊道。开展流域重点湖泊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积极建言并主动谋划营造南四湖国家湿地公园、打出亚洲最大草甸型湖泊湿地名片,积极稳妥研究推进南四湖清圩净湖、渔民上岸工程,确保清水北上、人民安居,全力构建南水北调东线清水走廊,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发挥重要支撑保障。以流域西部山区为依托,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建设,构建流域西部生态屏障,打造桐柏伏牛大别山及江淮丘陵生态经济带。继续深入系统研究以淮河与洪泽湖为代表的流域重点河湖关系,为新时代治淮和“生态淮河”提供技术积累;切切实实拿出具体规划和举措,努力把流域每一条河(湖)打造成幸福河(湖)。

三、用强监管为幸福河湖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是水利行业强监管元年,我委上下一盘棋、全委动员,综合监督和专业监督协调推进,流域强监管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从我委今年暗访督查数据来看,流域水利管理形势依然严峻:防洪减灾方面,一些水毁设施由乡镇等基层部门和单位实施,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个别地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滞后、群防群测措施落的不实;农村饮水方面,个别地区供水工程管护机制不健全、维修养护不及时、水质检测不规范;水资源管理方面,一些江河无分水指标、重要断面无生态流量指标,存在超计划(许可)取水、未安装计量设施现象等;节水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和单位未开展节水评价,超定额标准用水、加价收费制度落实不到位;水利工程运行方面,48%的小型水库、27%的水闸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属于“带病运行”;3%的小型水库、5%的水闸存在重大安全隐患;50%的小型水库“三个责任人”履职情况为基本到位和差。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叠加,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全面践行强监管主基调,通过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消除风险隐患,守住底线,用强监督助力流域幸福河湖建设,这也是新时代治淮的必由之路。当前,流域水利强监管要坚持好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依法治理。当前,全国上下正掀起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加快加强法治建设,强化依法治理正当其时。一是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思想,抓好《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等既有法律法规的宣贯和实施,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氛围,为强监管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二是进一步规范水行政执法工作,按照水利部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相关要求,抓紧制定出台我委“三项制度”,并进一步明确相关执法单位责任机制。三是持续推进水政监察队伍建设,稳步开展水利综合执法改革、放管服改革,合理划分好、衔接好执法队伍与监督队伍职能,优化配置好流域各级执法队伍,全面提升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和现代化水平。

坚持能力建设。事业兴旺,关键在人,首先要以水利督查工作体系和督查队伍建设为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督查工作体制机制,尽快充实专职督查人员,为强监管提供人力保障。二是强化督查队伍作风和能力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督查人员业务能力,敢于动真碰硬“唱黑脸”,敢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三是加强督查制度建设,根据部“2+N”水利监督制度体系建设要求和即将出台的《水利监督工作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我委的督查制度体系,厘清综合监督和专业监督的关系,严格督查队伍管理,全力推动监督工作向制度化、高效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转变。四是配强督查设备,依托水利督查工作平台,加强督查信息化建设,提高督查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五是完善淮河防汛通信网络,在做好通信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同时,利用通信管理的技术和人力优势,积极探索业务工作的优化与转型。六是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淮河工会等组织的劳动保护、职工维权、教育培训等职能,不断激发强监管的积极性,保障监督队伍自身安全。

坚持全面强监管。一是守住“责任田”,以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水闸工程安全运行专项检查、国家级水管单位达标考核为抓手,加强对沂沭泗直管工程运行监管,进一步改善直管工程面貌。二是看好“自家院”,以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水利建设项目稽察和质量安全监督为抓手,强化对委属在建项目监管,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三是筑牢“主阵地”,全面贯彻落实总基调主调,组织督查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行政事务监管为重点,协调推进综合监督和专业监督,在做好部安排的各项督查任务前提下,探索开展流域内自主督查,推动流域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等水安全保障体系,为治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