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科学规划 推进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12-30 15:48:25 作者:王琳琳 来源:规划计划处 责任编辑:王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导向鲜明,蕴含了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提出治理黄河要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做到确保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2019年12月5日,鄂竟平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提出全国江河治理要达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治理目标,为全国江河治理指明了方向,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新思想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治淮规划管理部门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及流域实际情况,重点对淮河流域在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两方面谈谈个人想法。 一、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治淮,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流域经济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淮河流域特殊的自然条件,淮河治理在防洪保安全和优质水资源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 防洪保安全方面。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张湾、袁湾等水库尚未立项建设,上游拦蓄能力仍不足;中游行蓄洪调整和建设、居民迁建尚未完成,排水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尚未建成,下游入海能力不足;沂沭泗河水系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与其重要性还不相适应,防洪体系及标准仍需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平原洼地排涝标准低,中小河流和部分重要支流防洪除涝标准低;流域内小型病险水库、水闸多,小型水库防洪标准偏低,汛期险情时有发生;流域洪水调度风险调控能力有待加强;淮河中游中小洪水通道小,因洪致涝、关门淹问题仍然存在。 特别是对照新时代发展要求,淮河行蓄洪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淮河干流沿岸现有行蓄洪区21处,总面积3148km2,蓄滞洪容积126.8亿m3,耕地265.5万亩,人口约134万人。为了保证行蓄洪的需要,政策上对行蓄洪区的产业选择和建设规划等有严格规定,使得行蓄洪区与非行蓄洪区相比面临十分不利的发展条件,区内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防洪保护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和弱项,在新时代下淮河行蓄洪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尤显突出。 优质水资源方面。流域蓄水、调水、引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仍不够完善,水资源调度手段缺乏;山东半岛、淮北平原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需加快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偏少;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亟待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 特别是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与流域人口和耕地分布、生产力布局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淮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属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时间分布上,流域水资源70%左右集中在汛期6~9月,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6倍。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部大、北部小,山丘区大、平原区小,沿海大、内地小。南部大别山区的平均年降水量达1400~1600mm,北部黄河沿岸仅为600~700mm。山东半岛平原区,降水量不足600mm,是淮河区降水量最少的地方。而淮河流域主要的人口、耕地、重要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山东半岛等地区,淮北平原是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区域,也是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水资源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山东半岛地区经济发达,水资源需求旺盛,但该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主要依靠外调水供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与流域人口和耕地分布、生产力布局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方面治理思路 防洪保安全方面:全面升级流域水旱灾害综合防御基础设施体系。按照既定规划,继续推进治淮工程建设,加快关系治淮全局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建设等重大项目,力争早日完成进一步治淮38项骨干工程,完善淮河水利基础设施骨干体系。加快上游重要支流袁湾、张湾等控制性工程建设,增加上游拦蓄能力;针对淮河中游行洪不畅、中小洪水“关门淹”、沂沭泗河水系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与其重要性还不相适应等问题,谋划实施淮河中游综合治理、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重大水利项目;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圩还湖,留足蓄滞空间。积极研究和科学谋划流域灾害防御标准和水工程建设标准的提升,不断增强监测预警和工程调度的精准度与可靠度,大幅度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灾害风险的能力,构建更加完备的现代化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显著提升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水平。 针对淮河行蓄洪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议在当前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其它防洪工程的建设,研究将现有部分行蓄洪区进一步调整为防洪保护区,使得该区域群众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环境,针对还需要发挥行蓄洪功能的行蓄洪区,在已有蓄滞洪区补偿政策的基础上,研究下游受益区对上游行蓄洪区群众的补偿政策,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补偿机制。 优质水资源方面:全面提升流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引江济淮、沿海引江等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沿淮湖泊洼地洪水资源利用,建设一批水源工程,深入开展蓄水湖泊控制水位优化调整研究。 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与产业布局不协调问题,建议进一步提升流域水系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多源互补、丰枯相济的淮河“大水网”格局,增强洪水调度、水资源调配、应急生态补水和改善河流水动力条件等综合能力。 本轮学习后,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新的思考,后期还应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支部集体学习,增强课后学习的主动性,结合总书记“3.14”讲话、新时期治水十六字方针等一系列治水兴水重要论述及鄂竟平部长相关讲话精神,争取不断学习、反复琢磨,学通、弄懂、悟透,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升,更好的融入到治淮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为治淮贡献自己的力量。 |
直属单位网站
流域厅局
水利站点
政府网站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