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淮河水利网!
淮委综合应用门户 设置首页 加入收藏
中水淮河公司 王浩、李瑞杰:加快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 强化流域水资源节约和管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2-02-23 09:27:01  作者:中水淮河公司  来源:王浩、李瑞杰  责任编辑:王佳

加快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  强化流域水资源节约和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抓手,是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加快建立健全初始水权分配和交易制度、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社会节水制度,为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这种特性突出了水资源节约与管理以流域为基础单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淮河流域实情和流域机构工作职能,分析流域水资源节约与管理需要,谋划具体举措,加快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流域水资源节约和管理能力,为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健全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实现水量分配到位

通过合理分水明确初始水权,才能使流域各级行政区域和用水者都明晰自己的“水账本”,才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用水行为,对水资源的监督管理也才能有据可依。因此,“分水到位”是节水工作和水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快完善流域内省、市、县三级水量指标分配体系,加快推进跨省江河湖泊水量分配,明确流域地表水可用水量并逐级确权到省、到市、到县,加快明晰区域和取用水户初始水权。推动流域各省确定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加快完成以县为单元的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确定工作。结合已有调水工程和相关规划,科学确定各有关地区外调水可用水量。在此基础上,探索水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交易规则,规范水权交易技术报告编制;推动建立流域水权交易平台,培育和扩大水权交易市场,推进流域内区域间、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加快推进流域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二、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现水资源监管到位

监管是落实各项节水制度的基本保障。实现监管到位,就是要围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建立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在水资源定总量、控增量、减存量上下功夫,通过严格执行和贯彻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用水定额、用水计量统计、节水评价为代表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改进用水方式,不断提升用水效率,着力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确保基本红线目标不突破。要严格生态流量监管,加强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落实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开展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严格地下水水位管控,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限采区划定,开展地下水超采区动态评价。推动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并逐年提高配置比例,推动流域各省将非常规水源利用总量目标纳入考核;指导流域各省严格审核取水水源,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

三、建立健全全社会节水制度,推动全社会共同节水护水

立足于让水“活起来”,围绕“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用好政策制度组合拳,促使公众主动参与节水。节水工作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必须凝心聚力、高位协调推动,形成各方工作合力,要进一步明确流域机构的职能定位,充分调动发挥流域内各省级节水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要做好国家节水行动实施的组织推动,督促流域各省落实各项任务措施。要做好流域节水顶层设计,编制淮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指导流域各省规范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强化用水定额执行与监管,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强化重点地区节水,推动南水北调东线有关省区深度节水控水;强化重点用水单位监督管理,推动淮河流域各省重点区域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推进节水管理智慧化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切实鼓励产学对接,促进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节水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有力的节水技术支撑。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知识普及、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推动建设节水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流域内水利工程、水情教育基地等平台作用,建立社会公众开放日,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节水教育实践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节水护水活动,形成全社会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一、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应加快明晰流域初始水权,逐级确权到省、到市、到县,引导推进流域水权市场化交易,推动流域内区域间、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

二、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应围绕发挥约束和激励双重作用,落实责任与利益相结合,实现政策和制度的有效衔接,真正促进和实现全社会共同节水。

三、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应着眼高位推动,切实发挥流域机构“代言人”的作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推动流域内各省节水工作协调机制与流域节水工作相融合,促使形成地方各部门节水工作合力。



访问量统计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淮河水利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淮委水文局(信息中心)

淮委总机:0552-3092114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3055号  邮编:233001

网站投稿:hhsl@hrc.gov.cn;  13675695430@163.com(值班) 

皖ICP备2022008774号-1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326    网站标识码:  bm20030002

淮委官方微信
淮河水利网